- UID
- 15248
- 帖子
- 19457
- 积分
- 58820
- 学分
- 189352 个
- 金币
- 1000 个
- 性别
- 男
- 在线时间
- 20296 小时
|
本帖最后由 kobe 于 2010-11-20 23:46 编辑
1. You have matches
最近我有一次机会登上一艘豪华游轮观光。一次,我在酒吧台拿了两杯鸡尾酒回房间享受,途中遇到一位女士,她看看我后笑着说:“You have matches?”我一愣,回答说:“很抱歉,我十五年前就戒烟了,所以没有火柴。”她立刻会意到我误解了她的意思,好像是有点抱歉地说:“It’s a joke。”然后,我们就相互尴尬地笑了笑,走开了。事后和朋友在吃晚饭的时候聊天,我趁机向一个美国朋友请教白天的那句话,他解释说:“因为她看你两手都占着,就故意开玩笑跟你要火柴,这是个非常普通的笑话,非但没有恶意,反而是想问你需不需要帮忙。”
2. Turn the table
一位亲戚和妻子失和到了要离婚的地步。几天前接到亲戚电话,说他们在走进律师楼之前,先去求助于心理和婚姻问题专家。夫妇俩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了好多次,互相之间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猜疑、埋怨,结果化干戈为玉帛。说简单也简单,就这么拯救了这场婚姻。我打心眼里为他们高兴,把这一消息告诉了同样也认识他们的一位美国朋友。这位朋友挺激动的,连连说着“感谢上帝,感谢上帝”,她还补充了一句“He turned the table”。
这话让我心里很不舒服,她是指我亲戚动粗吗?我打抱不平说:“不会,不会,他很斯文,很有绅士风度,不会以粗鲁的举动压制对方,不会以高压让对方屈从。”结果,越说谁也听不懂谁。看着我那一脸不快的表情,朋友突然茅塞顿开了,以另一种方法向我解释。终于让我明白,她是说我亲戚“扭转了局面”,那 “table”和我想到的“桌子”根本无关。
再说远一点, turn the tables (on someone)这个短语也和“桌子”没什么关系, 它的意思是to suddenly take a position of strength or advantage that was formerly held by someone else (反败为胜,转弱为强)。例如: “She played badly in the first set, but then she turned the tables on her opponent and won the match。”(摘自《世界日报》)
3. Wearing two hats
同事朋友聚会,少不了相互介绍。先生在向我介绍他的同事Larry时,说他可是个大忙人:“He is wearing two hats。”我说,你开什么玩笑,他根本就没戴帽子。 Larry一直以笑作答,倒是先生察言观色,知道我不懂,便帮我找台阶下。原来,先生是指Larry在医院某一部门担任要职,除此之外,还有自己的生意,就是说Larry身兼两职,而不是真的戴了两顶帽子。(摘自《世界日报》)
4. With a grain of salt
一天吃饭的时候,好友Allen和他的中国籍太太坐在餐桌旁大谈最近流行的一种草药,说它能包治百病。 Allen 说了一句:“I’d like to take it with a grain of salt”。他太太笑道:“你以为它是蔬菜啊,还要加点盐再吃。健康专家可没有说过要加盐quo; Take something with a grain of salt” 是“对某事有保留、持怀疑态度”的意思。 原来刚才Allen是说他对这种草药的神奇疗效表示怀疑,而不是说要“放些盐再吃”。 (摘自《世界日报》)
5.You are in for a treat!
这天,同事们正在讨论为我和 Rhonda 开生日 party的事情,为了尊重寿星,大家让Rhonda和我选择一家中意的餐厅。Rhonda建议去镇上一家叫做BBQ的美国餐厅。我从来没有去过那里,于是就问她那里有什么特色。Rhonda便开始滔滔不绝地介绍他们的招牌菜,听得我十指大动,直咽口水,Rhonda便笑着说:“You are in for a treat !”我愣了一下,以为Rhonda要请我去那里吃饭,心里十分不好意思,试探着问过她之后,Rhonda 笑着解释说: “You are in for a treat means you’ll like it !” (摘自《世界日报》)
6. Knife and fork
朋友D说日前在某大酒楼饮茶,见邻桌有青年夫妇和大概是他们在外国结识的老太太一起饮茶。老太太对操作筷子很感兴趣,在那里学用 chopsticks夹虾饺。D说他有个美国朋友,曾花了一些时间学习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每有机会就要表演一下,还说用筷子是一种艺术,是古老的中国文化的表现。
中国人吃饭用筷子,洋人进餐用刀叉。其实洋人从前没有knife and fork,用的是木片削成的叉子。这种木叉从意大利经伊斯坦堡传到英国,是两刺的肉叉(two-pronged fork)。在此之前,人们吃肉用手,因此对于改用肉叉有人说是“对赐人五指之神的侮辱。”
筷子又叫作“箸”,据说由于箸与“住”同音。住有停止之意,航船忌停,江苏一带行船的人们改称箸为“筷儿”。筷音同“快”,不住而快,一帆风顺矣。日语中筷作箸,但读作hashi,和作桥解的hashi相同,似乎和行船有点关系。日谚有“只会拿着筷子吃”指“茶来伸手,饭来张口。”中餐桌上每人有一份箸匙(zhuchi),一双筷子一把汤匙,也许就没有knife and fork那么杀气腾腾了吧? (摘自《世界日报》)
7. Skeleton in the closet
一天朋友谈及一则大爆“名人”家丑的八卦新闻,说那些家族中人以搬弄“skeleton in the closet”为乐事,难道这些名人家的壁橱中真的有骷髅? 他说的“skeleton in the closet”(英国人则习惯说成skeleton in the cupboard)现在的意义并没有那么可怕。不过据说当年这个习语产生的时候的确指那些有钱人家谋杀了一个人,把骸骨暗藏在壁橱中,不让外人知道,从此 skeleton in the closet 就成了那家人的秘密,后来这个短语用来指不可或不愿外扬的家丑,简称作family skeleton。例如: Many old families have a number of skeletons in their closets which they are loath to discuss(许多古老的家族中有很多秘密,他们不愿谈及这些话题。)(摘自《世界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