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83187
- 帖子
- 59
- 积分
- 72
- 学分
- 431 个
- 金币
- 0 个
- 在线时间
- 13 小时
|
工作关系,老外接触的比较多。但是绝非靠他们来提高英语,倒是经常和他们讨论他们的汉语学习。首先,老外在中国不像我们去美国,在中国他们无法找到纯正汉语环境,老外大都在外企做高位,因此工作中还是以英语位主体交流,(外企职员大都能哈2句)只有在生活上碰到中文机会。但是惊奇发现,生活过了1。2年的好多老外都能听懂我说的话,虽然讲的不怎么样,但听没问题,有些还从来没上过汉语培训班。这就引起我的好奇,和我们碰到学英语的情况反差太大。
结果就和他们聊到英语和汉语听力问题上,老外说,汉语就像一块一块石头,每个字(词)都有停顿,非常清楚,英语象波浪,是连起来的。汉语中没有重读略读,每个音孤立,且发完全。
我豁然开朗,想如果英语也只有常用2000字,每个字读音字典上和说话中也是一样的,那么我相信过了4级的朋友 都能听懂老外说的每一句话。
所以我觉得,汉语更适合精听,而且不用多少时间,把2000个字发音听熟了你就过关了。但是反过来用在英语上,效率降低很多。为什么觉得听BBC,VOA很难,但是还是POSSIBLE的?因为播音员说话很标准,尽量字字清楚,但是英语性质决定了还是有很多音是连,是略。如果你上来就静听美剧,譬如PB,如果没有大量的语音群做输入基础,不可能完成。但是那些字幕高手是如何完成的呢?我特意留意了其中很多字幕,发现其实有些是不正确的,但是是美国人常说的。打个比方,只是个比方。PB里明明说的是你饭吃了没,下面的字幕是吃过饭了没,,也就是这个音群的主要意思”饭“被抓住了,然后其他音节都是靠这句话的模型匹配出来的。也许是”饭吃过了没“更常用,翻译的人大意了。当然这种出错率是很低的,因为这个音群中如果熟悉2,3个以上字,你就不会听写错误。反过来如果你不熟悉音群,靠单音听写,会很困难得。 这很说明问题。他的取音不是靠发音听出来的,而是对音群模型得熟悉,加上对KEY WORD得把握。这样大意就出来了。
所以,英语听的不是一个一个字,而是一群一群意思。一个个字静听违反英语发音的本质规律,对形成所谓语感(就是音群的熟悉程度)是效率低下的。
大家听英语最终目的不是听懂VOA吧,最后还是落到和老外交流,能流利电话英语。所以我觉得,静听是基础,但是不必等到完全把BBC等全部一字不差一遍能搞定才去看电影。除了多主题,其实所谓多主题也就是老外电话访谈多一点,真的新闻稿都是书面整理过得,和真的老外说话得语体还是有很大区别得。所谓音群模型中2者重叠得不多。所以多主题得高手电影估计也不差,但是光ST等,也许在看电影会感觉很陌生。非正式语体在新闻中是很少得。
所以静听是基础,但不必花费过量时间。尽快让自己熟悉单音发音后,很快就要转到攻关语音群模型得熟悉中去。我自己让我听ST我也不能做到很好,很多难词新闻中很多,我听不出也不认识。但是小词我是很有把握得。这就来源于我对模型得熟悉程度,因此,在一遍得情况下,我不会听不懂大意,也能抓住大部分细节。(我词汇量也不至于太小:))
另外语速较慢,音调起伏也是新闻中不足之处,真得碰到LIVING ENGLISH,发觉还是有很多令人抓狂得语速和音调。
心态问题:大家不必听到美剧觉得自己完全象听火星语那样恐惧,因此转为”还是从基础新闻开始打起“这样心态是不对的。似乎新闻是初级阶段,电影是高级阶段。其实是2种语体路子。英语新闻容易上手,是因为接近书面语,而书面语正式我们中国学生相对最擅长的,因此觉得亲切,加上发音的缘故。而口语体的多变,正式我们最最匮乏的,所以才觉得最难。其实看看文本,电影大部分简单多了。我一开始也是听新闻,但是口语帮助不大,所以转为听美剧。当时就想好了放弃新闻,听不懂拉到,反正我不参加任何考试。一开始听OC,哇。。什么都听不懂。。简直就是天书。后来兴趣关系看24,5季全看完有了点感觉,但是不真切。于是静听10集的24,坚持下来发现很多你越是听不懂的,越是老外说的飞快的,为什么老外说的飞快呢,就是因为这是固定语音模型,老外天天说,一直说,不动脑筋说,因此才说的快,真的要动脑筋说的,老外自己也说不快!而就这个部分,我就看字幕,多熟悉,根着说,积累了多了,就不怕了,听到这个音群就知道说什么东西。千万不要听不出,死钻非要听出来,赶紧看,节省时间。现在看看OC就觉得轻松很多,PB也是这样。但是离一遍听懂这些东西的80以上还是有一段距离。大家共勉吧
以上本人自己心得,大家讨论。
|
|